今天听了《情感依附》的解读音频,有一些启发。
这本书是两位精神科的医生根据一项大工程写成的。这项工程历时30年,招募了131位即将生育的母亲,对她们和她们的孩子,进行观察和研究。
最终,不是每位参与者都能坚持30年,项目获得了76个完整的样本。
先说结论:大多数的被观察者,在他们生命最初的12个月中,已经形成了他们一生的核心意识,母亲在孩子0-1岁时的养育是否适当,会持续影响孩子在生命后期的心理成长,甚至决定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。
那么我们到底能从书中学到什么呢?
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:
- 养育一个成功的孩子,父母需要具备那些特征?
- 父母的那些特征阻碍了孩子的发展?
- 作为父母,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发展中的变数?
- 作为父母,如何更海底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?
著名心理学家曾奇峰老师在读完本书后说,如果你是父母或准父母,读读这本书,可以让你在此后的30年善待自己,也可以让你的孩子善待你和他自己。
先看看第一部分,76组被观察家庭中,作者提供了7个孩子成长的真是案例,他们父母的早期教育,是做的最好的,当这些孩子长到30岁时,根据研究者的评估,他们被认为是所有参与者中活得最好的。他们工作成功,婚姻幸福,心理健康,过着非常充实的生活。
他们的父母有哪些成功经验呢?作者归纳了9条:
- 对养育孩子有信心;
- 对孩子的未来感到乐观;
- 镇静、有反省意识;
- 对孩子无条件的爱;
- 适时对孩子共情;
- 认可孩子表现出的积极性;
- 对孩子的独立性感到愉悦;
- 为孩子指定某些纪律;
- 母亲富有感染力。
再来看看第二部分,在研究中,有28个孩子被划归到“发展受阻”的一类,其中6个孩子把痛苦外化(向外释放、宣泄,比如多动、暴力行为等)了,另外22个孩子把痛苦内化了,表现为抑郁、焦虑、恐惧等。
同样,这些发展受阻的孩子,他们的父母有以下特征:
- 不能俞孩子建立联结;
- 不能与孩子玩耍;
- 经常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孩子身上;
- 自我认知和实际行为不一致,还不自知;
- 把自己的需要放在前面,孩子的需要放后面;
- 体罚孩子。
第三部分中,有8个案例实际得分低于研究者原来的预期,还有一定程度的精神障碍,在日常生活功能上存在某些困难,并且对生活感到不满。
那么作为父母,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发展中的变数呢?
作者的箴言是:防患于未然。比如,如果父母想要二胎,应该要有心理上的准备,对各自角色转变、责任分担等问题,事先商量。
同样,其它变数还包括:遭遇创伤和不利生活环境、家庭成员离开或去世、新成员的加入等。
最后,父母应该如何更好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,作者介绍了四种方法:
- 通过孩子讲的故事,接近他们的内心;
- 通过儿童的游戏,了解儿童的世界;
- 通过孩子的梦
- 通过最早的记忆
这四种方法,都可以让父母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。
如果你想了解书中的案例,建议你在“得到听书”平台收听本书的解读(约17分钟)。
如果你想看到更多的案例,也可以买一本放在家里,有空就翻翻。